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1-1384/F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7636

当前位置: 首页  >>   过刊浏览  >>   过刊浏览
过刊浏览

《经济与管理研究》2024年总目次

《经济与管理研究》2024年总目次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逻辑、模式及路径

戚聿东 沈天洋 7·3


ESG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和现实路径

柳学信 曹成梓 11·3


家庭债务杠杆与居民主观幸福感

吕重阳 臧旭恒 姚健 12·3


宏观经济

  

国家创新体系的数字化重构——新型举国体制驱动的机理与路径

唐任伍 温馨 武天鑫 1·3


数据流空间视角下知识溢出的内生经济增长机制

郑安邦 冯华 2·3


数字普惠金融何以影响农民增收?——理论机制与县域证据

李琳 郭东 乔璐 4·3


不同类型可持续消费行为对消费者幸福感的影响机理研究

史毅然 吴水龙 袁永娜 4·24


项目体制、自有财力与央地财政投资政策协同效应

竹志奇 赵亮 焦建国 5·3


横向生态补偿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吗?

张益豪 郭晓辉 6·3


人力资本对服务消费水平的提升效应——基于城乡居民服务消费差距视角

徐紫嫣 夏杰长 姚战琪 6·19


经济增长目标与专项债务限额使用

李征召 韩宁 赵德昭 8·3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国新型基础设施的测度与分析

张自然 马原 杨玉玲 8·17


人口流入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及空间效应

黄春元 李媛钰 10·3


“双碳”战略与ESG

  

试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中国工业低碳转型的作用机制研究

王文举 钱新新 1·16


企业ESG表现有助于稳定供应链合作关系吗?

信春华 张笑愚 王鑫怡 1·35


绿色金融与技术创新耦合协调对低碳经济发展的影响

周兵 李艺 3·3


外资进入如何影响企业污染减排?——基于行业关联角度的分析

潘昌蔚 3·23


ESG责任履行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吗?

刘刚 王杰 7·18


企业ESG责任履行提高劳动收入份额了吗?——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分析

李成明 丁心怡 李博 8·40


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溢出效应——来自供应链联盟的经验证据

苑泽明 黄灿 刘甲 8·58


ESG与能源技术创新:负担还是赋能?

吴海风 朱晓满 10·18


ESG评级分歧与管理层异常积极语调——基于管理层讨论与分析的文本研究

郝晓敏 王永海 12·47


金 融

  

金融监管与非银行金融部门系统性风险传染

肖争艳 程硕 陈彦斌 9·3


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节能效应研究

马艳芹 罗良文 9·22


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对资本错配的改善效应

吴晶妹 崔智斌 陈静远 10·36

  

产业经济

  

机器人应用对产业链创新链融合的影响研究

张本秀 吴福象 2·21


工业机器人应用对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来自跨国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

黄亮雄 林子月 王贤彬 肖霞 2·41


数字科技创新引领物流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机制与路径——基于京东物流的案例研究

汪旭晖 谢寻 5·21


城市电商化发展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效应识别与影响机制

李宏兵 吴淳 李震 5·41


数字化转型的溢出效应:扩散还是虹吸?——基于行业内领军企业与行业间产业链双重视角

刘玉斌 能龙阁 6·38


虚拟集聚如何影响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

张青 茹少峰 赵政楠 6·58


产业链视角下数字赋能全球价值链攀升的产业关联溢出效应

徐铮 张其仔 7·34


政府引导基金、政府补贴与企业创新:效应差异与互补影响

赵天宇 郭树龙 7·57


数字化转型能够提升产业链韧性吗?

余东华 黄念 8·81


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政策能否提升供应链韧性?

黄宏斌 张玥杨 李圆圆 9·39


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来自专利文本机器学习的经验证据

元茹静 钞小静 11·14


数字经济如何影响制造业出口竞争力?

王巧 尹晓波 11·32


分类施策:产业政策影响工业智能化的经验证据

孙早 蒋旸阳 12·26


农业经济

  

易地扶贫搬迁与脱贫户生计脆弱性:降低抑或加剧?——来自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的例证

蒙媛 陆远权 陈莉 1·94


外出务工、家庭汇款对耕地撂荒的影响——基于流失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分析

张禹书 张应良 4·38


数字技能缓解了农户收入不平等吗?——基于黄河流域2 893户农户微观调查数据

马林燕 潘子纯 郝旭然 魏凤 5·60

资源与能力视角下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基于110家农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经验分析

王志刚 胡宁宁 项猛 5·78


数农融合发展对农业韧性的影响

孙聪 夏恩君 黄洁萍 仝昊天 6·76


互联网使用对农户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影响——基于CFPS数据的实证分析

王少国 句国艳 7·77


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有助于提升农户韧性吗?———基于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数据

邓晗 苏岚岚 孙同全 9·78


数字素养对农户生产要素配置的影响

刘新仪 李家辉 赵凯 10·56


林权改革何以影响农户林业生产投入?

魏建 戴永务 刘璨 11·48


区域与城市经济

  

交通设施改善、市场集聚效应与城市人口增长差异

魏守华 吴海峰 钱非非 1·55


“智”巢何以引凤:智慧城市建设对地区创业活跃度的影响

谭伟杰 胡润哲 1·75


社会信用与城市创业活跃度

孙晋云 白俊红 张艺璇 3·75


财政纵向失衡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双重机器学习下来自土地财政视角的理论阐释

吕祥伟 张莉娜 4·56


金融集聚、基础支撑与城市绿色创新——来自长江经济带的经验证据

高洪玮 5·96


城市电商化转型提高了创业活跃度吗?——基于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的准自然实验

张继武 吕丽娟 6·95


数字经济、财政纵向失衡与区域经济包容性增长——基于双重机器学习的因果推断

陈旭东 沈利芸 秦文晋 9·61


信息消费何以赋能城市活力?——基于需求侧和供给侧的双重视角

程中海 乔智宏 南楠 11·67


知识产权保护如何影响城市创新集聚?——兼论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

王福涛 谢健 熊培志 12·68


劳动经济

  

人工智能、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与高质量就业

何勤 邱玥 许干 2·70


财政扶持何以提升返乡创业者创新精神?

姜竹 张丽 王轶 3·43


工业机器人与中国生产工人职业流动

魏嘉辉 顾乃华 3·59


数字零工非体面工作感知与主动服务行为

阚卓凡 陈嘉茜 赵曙明 4·76


智慧城市建设如何影响劳动力就业?

夏海波 刘耀彬 邵汉华 8·103


就地城镇化与教育代际流动性变迁

王毅航 谢尚 9·100


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劳动力需求和结构?——基于上市公司年报数据的实证检验

潘丽群 李静 余梦琳 10·77


人工智能警觉对员工工作倦怠的影响研究——基于科技公司的调查数据

孟祥婧 徐鹏 10·99


平台经济对灵活就业者收入和主观福利的影响研究

沈坤荣 张锐敏 11·86


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了就业扩容吗?——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的准自然实验

辛冲冲 席鹏辉 唐世芳 12·88

  

公共管理

  

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实践与未来展望

马蔡琛 朱雯瑛 2·87


“三医”联动走向健康治理的实现机制——基于三明医改的纵向案例研究

庄琦 翟绍果 黄春柳 徐天舒 3·94


地方政府数字治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基于TOE分析框架的组态分析

张跃胜 金文俊 谭宇轩 4·93

  

企业管理

  

工业互联网平台资源重构机制研究——基于广度与深度的双重视角

刘祎 张镒 解晓晴 1·112


平台开放度与平台依赖型创业企业的创业进入战略研究

高辉 李倩 张建宇 张尚珠 1·127


供应链关系与企业数字化转型——基于动机与能力双重视角的分析

毛斯丽 肖明 李格 2·98


数字经济网络视域下平台赋能对初创企业创业拼凑的影响

韩莹 谢磊 2·125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驱动机制——女性高管的视角

阳镇 陈劲 3·109


大股东减持影响战略激进度吗?

陈彦亮 任海霞 高闯 3·125


企业经济理论创新——从工业经济时代到数智经济时代

李凌霄 李海舰 4·112


企业数字资产配置具有同群效应吗?——基于分析师跟踪网络视角的研究

何思锦 王赐之 4·128


实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对企业成本粘性的影响

张明晶 王肇 张永珅 崔也光 5·114


数字化转型会促进异质股东资源协同吗?

霍晓萍 董之皓 5·129


专利出海与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

曲如晓 王陆舰 杜毓琦 6·112


多任务处理一定会导致拖延吗?——基于调节焦点理论的视角

焦昕婷 赵慧军 门贺 6·131


绩效期望差距与制造业企业服务化行为

杨蕙馨 于梦晓 7·98


逐绿前行:政府绿色采购增进企业绿色治理研究

宋丽颖 张仁杰 祝贵仪 7·121


董事会非正式层级如何影响管理层年报语调操纵?

贺宏 熊健 史璐寒 8·125


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政策是否改善了企业要素资源错配?

刘秉镰 范馨 9·126


数字经济发展何以影响企业创新?——基于税收和环境规制的异质性视角

高仲宜 10·111


数字化情境下商业模式创新导向:价值还是效率?——数字原生和非原生企业的路径比较研究

陈舒阳 李永发 10·126


大企业引领了创新发展吗?——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示范效应的研究

孙锦萍 董志勇 11·104


重污染企业如何实现高水平环境响应?

李东升 周喆 刘丹 11·126


数智化如何加速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新质生产力形成?——基于法士特的纵向单案例研究

陈关聚 王喜虹 陆姿合 梁锦凯 12·106

团队资质过剩感对团队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研究

禇福磊 刘园园 刘淑桢 12·127